处女膜“消费”与黑医院的催生/杨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4:11:45   浏览:81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处女膜“消费”与黑医院的催生

杨涛

在居民楼的二楼开一家妇科诊所,厨房当成诊室,卧室改成处置室,这就是长春市一家专门修复处女膜的妇科诊所的陈设。(《东亚经贸新闻》3月21日)
修复处女膜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但在这么一个黑医院里修复处女膜,却还有那么多人,却让我们有点瞠目结舌了,黑医生说:他最少做过120多例处女膜修补手术。而这里的卫生条件是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都可以看出,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还要去呢?秘密还由那个黑医生来解开吧:“来我这做手术的一般都是农村孩子,所以我给的全是最低价。这样的手术在二院做得3450元左右,我就收你500元,那只是二院的一个零头。”
 120多例与农村孩子联系在了一起,真有那么多农村孩子因为年幼无知,轻率就与男友过早就偷尝禁果,致使处女膜破裂吗?恐怕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偷尝禁果的不是没有,但大多数可以肯定地说,并不是这个原因。从以往的一些新闻报道披露的情况来看,农村孩子失贞有二种情况:一是被一些同乡、朋友欺骗到城市里面来,被强迫卖淫,我们能不时听到农村女孩子不堪侮辱而跳楼之事;二是一些农村女孩子自身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自愿委身于富人,为人“二奶”。
由此可见,在黑医院繁荣的后面,是有大批的农村孩子失贞,而大批的农村孩子失贞的后面,是一个畸形的处女膜“消费”市场,而这个市场则是闪烁着一批穷奢极侈、为富不仁的富翁、官员的身影。这些富翁、官员的灵魂已经发臭,但是,他们却想通过金钱来消费处女的贞洁来找回自己尊严,,他们企图夺取他人的肉体的贞洁来享受贞洁的滋味。
只不过,在贞洁可以买卖的时代,也就没有什么贞洁可言了。处女膜“消费”的本身,形成了买卖关系,就已经将处女膜与贞洁割裂了。处女膜不是贞洁的代名词,还原了它物质意义,那么当然在它损坏了的时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它修复,而后又可以继续出卖。这时,对于那些出卖处女膜的人来说,她们就必须考虑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她们要考虑以低成本修复,而高价钱出卖,当然这种低价钱的黑医院就会成为她们的首选。
所以,正是那些无耻的富翁、官员对处女膜的巨大“消费”,最终催生了这些黑医院。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化工密封产品推荐管理办法

化工部


化工密封产品推荐管理办法
1996年3月4日,化工部

一、总则
1.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规范维修市场和化工企业创建无泄漏工厂的要求,为确保化工生产长周期、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所有自愿参加密封产品推荐活动的密封产品生产企业。推荐密封产品范围:机械密封、填料密封、垫片及密封材料。
3.各化工企业要优先选用化工部推荐的密封产品,从采购环节严把质量关。
4.密封产品推荐工作由部生产协调司归口管理。
二、产品推荐的基本条件
1.密封产品生产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和合法的营业执照;
2.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
3.产品已经过技术鉴定;
4.产品性能稳定,并符合相应的标准。
三、申报材料
1.营业执照复印件;
2.化工密封产品推荐申请表(附件一);
3.单位基本情况(人员、装备、生产能力);
4.被推荐产品情况(原始数据、技术鉴定报告);
5.产品质量保证措施(管理规章制度、相应技术标准及执行情况、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监测手段及售后服务情况);
6.用户使用反馈意见。
四、申报与评审
1.经自查,认为具备密封产品推荐条件的生产企业,可填写“化工密封产品推荐申请表”,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连同申报材料寄化工部生产协调司。
2.化工部根据密封产品的类别,分别委托化工部密封技术服务站动密封检测中心(设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工部密封技术服务站静密封检测中心(设在南京化工大学)进行密封产品的质量测定。
3.按“化工密封产品推荐审查评分细则”(附件二)的要求,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总得分在75分以上,且产品质量项目得分在30分以上者,其余各项均达应得分的60%者,由化工部颁发“化工部密封产品推荐证书”。
五、监督管理
1.通过文件和有关报刊杂志,定期公布推荐产品目录及其生产企业名单。
2.推荐证书有效期为二年,有效期满前三个月重新申请换证,经复查合格后,予以换新证。
3.被推荐密封产品及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给予警告、通报、限期整改直至吊销推荐证书的处罚。
(1)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2)转让或变相转让产品推荐证书;
(3)逾期仍使用原推荐证书;
(4)涂改推荐证书。
4.检测中心在密封产品推荐过程中,不得降低标准,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违者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检测资格。
六、附则
1.审查人员的差旅费和检验费由受检单位承担。
2.密封产品推荐证书由化工部统一印制,企业付工本费。
3.本办法由化工部负责解释。
4.本办法自发布之日开始执行。
附件一:“化工密封产品认证推荐”申请表(略)
附件二:化工密封产品推荐审查评分细则(略)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甲乙婚后生活了十天,旋即离婚。男方请求返还彩礼23600元。最后,人民法院判决女方返还13000元。可惜找不着判决书了,否则可以更为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案例。但是这样的判例实务中并不少见,即在返还彩礼纠纷中,人民法院不是全部支持原告的请求,而是部份支持,部份不予支持,即判令被告返还部份彩礼,部份不予返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对返还彩礼的情形作出了规定,即:
“第十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其中第一款第(二)项与本案联系密切。从该项规定看,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彩礼是否返还关键是是否共同生活。
简单的说,共同生活的,不予返还彩礼。未共同生活的,返还彩礼。当事人要么共同生活,要么未共同生活。因而,返还彩礼的请求要么支持,要么不支持。怎么会判决返还部份彩礼呢?道理何在呢?笔者分析后认为这里面包含着法律适用的特殊情形。
甲乙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生活了十天即离婚。“生活了十天”,意味着共同生活了。因为哪怕作了一天夫妻也不能说没有共同生活,只不过共同生活的时间短而已。既然共同生活,依据婚姻法解释二即不属于应当返还彩礼的情形。
但是,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相对于一辈子而言,共同生活十天叫共同生活吗?这样的婚姻具备婚姻的一般属性吗?也不无疑问。生活十天,其实也不叫婚姻。或者说形式上算是共同生活了,实质上远远达不到共同生活的实质性要求。时间太短。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也可以说十天算不上共同生活。如果不叫共同生活,那么依据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确未共同生活的,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应予以支持。
本案的判决结果,实质上综合了上述两种情形:第一、基于前一情形,13000元之外的彩礼不予以判决返还。这部分彩礼之所以不返还就是因为“不能说没有共同生活,只不过时间太短而已”。第二、基于后一情形,判决返还彩礼13000元。也就是说相对于一辈子的婚姻大事而言,十天不叫共同生活,彩礼应当返还。从而出现了原告的同一诉请即支持又否定虽矛盾也统一的判决结果。
一般来讲,一个诉请构成一个诉。人民法院能否支持,要看该诉请有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一般情况下,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的请求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没有的应予以驳回。像本案这样对于同一诉讼请求既支持又否定,构成了法律适用的特殊情况,有研究的价值。
从法律适用角度分析,法律适用的一般模式是寻找本案事实与什么法律的假定一致,从而依据该法律的处理做出案件的判决。通常事实是确定的,不会既是这个事实又不是这个事实。另一方面,法条的假定通常也是确定的,法律不会说改就改。因而两者同时具备确定性,从而两者对应关系通常也是确定的,不会一个事实既符合这一假定又不符合这一假定。从而一个诉请通常要么给予支持,要么予以驳回,既支持又驳回的情况较为少见。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本案。这种例外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究其原因出现在事实的识别上。也就是说事实虽然确定(婚后生活了十天)但可以有不确定的识别——识别为“共同生活”和“不算共同生活”。从而蕴含了处理的矛盾性。
再仔细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同一事实并不限定识别(定性)的唯一性。打个比方,通常黑白是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但是也有的颜色说白不是白说黑不叫黑。因为这种颜色处于黑白的临界地带。当一个事实处于两种定性的中间地带时,对它识别就可能出现不唯一性。也就是说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区别的中间地带为定性的不唯一性创造了条件。
当然这种识别上的双向性一定有限制。以本案为例,假如甲乙生活了十年而不是十天,这一事实再识别为不算共同生活,则与歪曲事实,胡说八道无异,显然不具有合理性。所以这种识别的双向性必然与事物的临界状态有关,否则应当属于定性错误的范畴。
因而,事物的临界状态为定性的不唯一性创造了根据。它产生了一个事实两种识别均有道理的结局,从而指向了不同的假定,也就出现了法律适用的模糊性。我们不妨将这种基于同一事实合理而不唯一的识别,指向两个不同的假定(或者不完全指向一个假定)综合两个不同的处理(或者减损一个处理)进行裁判的情形,称之为法律的模糊适用。
法律的精确适用比较常见。即一个事实通过识别,指向唯一假定产生唯一处理。此时,法律适用不带有模糊性。如果一个事实处于两种识别的中间地带,就可能指向两个不同的假定,从而产生不同的处理。这种情况下对该事实的法律适用带有模糊性。本案既支持彩礼返还的诉讼请求又否定彩礼返还就是这种情形的一个例证。
两人生活了十天,人民法院判决部份返还彩礼,从结果看比全部返还和全部不返还实质更为公正。如果一概否定法律模糊适用,认为彩礼要么应该全部返还要么应该一分钱也不返还,如此才为正确,其实反而达不到不模糊的公正。相反,承认法律的模糊适用反而出现精确的公正。所以,法律的模糊适用对于结果的公正有现实意义。它打破了法律适用的一般模式,构成法律适用的特殊情形。通过本案,笔者认为,在制定法国家,法律的模糊适用应该有其存在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